KM-banner1.jpg
KM-banner10.jpg
KM-banner11.jpg
KM-banner12.jpg
KM-banner13.jpg
KM-banner14.jpg
KM-banner15.jpg
KM-banner16.jpg
KM-banner25.jpg
KM-banner24.jpg
KM-banner23.jpg
KM-banner22.jpg
KM-banner21.jpg
KM-banner20.jpg
KM-banner2.jpg
KM-banner19.jpg
KM-banner18.jpg
KM-banner17.jpg
KM-banner26.jpg
KM-banner27.jpg
KM-banner28.jpg
KM-banner29.jpg
KM-banner3.jpg
KM-banner30.jpg
KM-banner31.jpg
KM-banner4.jpg
KM-banner5.jpg
KM-banner6.jpg
KM-banner9.jpg
KM-banner8.jpg
KM-banner7.jpg
Shadow

第28屆大祈願法會.喜瑪拉雅課程《菩提道燈論》第四堂課

第28屆大祈願法會.喜瑪拉雅課程《菩提道燈論》第四堂課

思維眾生如母,生起難忍大悲

思維眾生都當過自己的母親,能讓你生起菩提心,成為解脫的因!

原著:阿底峽尊者
教授:第十七世法王 噶瑪巴鄔金欽列多傑
日期:20101211 下午3:00~5:10
地點:印度菩提迦耶德噶寺旁 祈願法會舞台
藏譯中、審定:堪布丹傑
聽寫:馮復華
校對:安尼楚慶

這部論典主要針對上士夫,也就是菩薩們而說。此論在深入解釋上士夫或菩薩道的時候,分為兩個部分來講解。一個是波羅蜜多乘,也就是經乘道,第二個是密乘道。

經乘道的菩薩修持

在經乘道方面,又分為道的論述和果的論述兩部分。首先道的論述偈文是:

6.為諸勝有情,求大菩提者,當說諸師長,所示正方便。

這個偈文講解何謂方便法,尤其是殊勝的(正)方便法。正方便分為「願菩提心」和「行菩提心」兩個部分。其中包括各自的發心方式和學處。底下是願菩提心的偈文:

7.對佛畫像等,及諸靈塔前,以花香等物,盡所有供養。

8.亦以普賢行,所說七支供,以至菩提藏,不退轉之心。

9.信仰三寶尊,雙膝著於地,恭敬合掌已,先三遍皈依。

首先我們要積聚資糧,之後是皈依和護心。為了積聚資糧,要觀想皈依境,接著在皈依境的前面,陳設各種供品,例如花、香等等,經文中提到的七種供養,有三種不同的解釋,阿底峽尊者在〈自釋〉中說:「行者可依各自心意而作觀修。」平時,廣為人知的是〈普賢行願品〉的七支供養:「所有禮讚供養福,請佛住世轉法輪,隨喜懺悔諸善根,迴向眾生及佛道。」

積聚資糧之後,接著要胡跪、合掌,然後作殊勝的皈依。由於時間殊勝──直到未成佛前都皈依;發心殊勝--具有大悲心;對境殊勝--佛陀三身的自性(佛)、大乘教證二法(法)和登地的菩薩(僧),所以稱為殊勝的皈依,或大乘的皈依。

皈依之後即是護心,藉由觀修慈心和悲心而守護自心。其中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的學處等正行,留到明天早上傳授菩薩戒的時候再講解。

為了能夠清淨的發心,我們必須具備圓滿的因緣條件;今早介紹過一般的皈依,然而當我們領受殊勝皈依時,自心需要有一種轉變。早上,已經給予各位一般的皈依戒,至於積聚資糧的部份,我們很有福氣,現在正位於殊勝的聖地,可以多做禮拜、繞塔、獻供等等,相信各位應該都有這麼做,所以現在就不需要另外多作些什麼了。

悲心,是菩提心的基礎

菩提心的基礎,就是慈心和悲心,這是我們首先要具備的。菩提心的精髓是悲心,悲心就像是養育菩提心的保母一樣,因此我們首先要具備悲心。為了要生起圓滿的悲心,我們必須透過七重因果的次第來作觀修。七重因果即是知母、念恩、報恩、慈心、悲心、責任心、菩提心等七重因果的次第觀修。

一.知母:思維「一切眾生都是具恩的母親」而生起悲心

首先是知母--觀修一切眾生都是具恩的母親,透過這樣的思維,培養我們的悲心。

講到這裡,應該要深入探討一下輪迴這個主題,但是我想先說一下母親,知母的「母親」,代表慈悲和關愛的人,是一個象徵性的名詞。因此不一定只能觀修母親,你可以觀想是你最親愛的某位親人或朋友,接著你觀想一切眾生,也都曾經是自己最親愛的親人或朋友。

佛教相信輪迴,在因明量論等論典中,透過許多理論來證明。現在也有案例提到很多人能夠清晰地憶念過去生的事情,這些都值得我們多去關注與探討。

這部論著中,知母是第一個功課,並且是以對我們恩德最大的母親,作為主要的觀想對象。因此我在這裡解釋的時候,按照這部論著的方式,當然就以母親為所緣來說明。但是,這裡的知母,不一定必須是母親,如果自己和母親有很深的感情, 當然可以這樣觀修,但是除了母親之外,還有和自己很親的其他親人或好友,也都可以作為觀想的對象來修持。

以我自身的經驗來說,打從娘胎裡出來,就受到父母的呵護與關愛,自己就像是父母身上的一塊肉一樣。不僅如此,父母毫無吝惜地提供我們食物、財物、衣服等一切所需。

寒冷的時候,家鄉沒有暖氣設備,因此天氣一冷,孩子們就會鑽到母親的懷中,這是唯一的保暖方式:暖氣就是母親的懷抱,睡覺的地方也是母親的懷抱,甚至糟一點,上廁所的地方也在母親的懷抱裡呢!從小喝著母親的奶水長大,母親還會幫我們清理不淨物等等。總之,從父母的眼神到語氣,都散發出無盡的關愛,這是我們要清楚感受到的。

我們不只在嬰孩時期受到父母親的呵護,甚至長大變得跟氂牛一樣大時,父母親還是一樣給予我們照顧,自己捨不得用的東西,都會願意給予孩子們。總之,父母親給我們關愛太多了。當然這裡我講的是盡責的父母,因此各位不用起分別念。

具恩的父母,為了我們,不知吃了多少苦、流了多少血汗,但是他們都甘之如飴,他們的心中只有孩子。這樣的父母親,他們現在都身處在輪迴當中,不知所措,不能作主地受著各種生老病死的痛苦。透過這樣的思維,從內心生起難忍的悲心。

有的人會想,難道一切眾生都是具備恩德的母親嗎?換個角度來說,或許每個眾生也都曾經是我們的敵人,我們不是應該對他們生起瞋恨心嗎?這樣不也很合理嗎?

這樣的想法是非常不恰當的,也並非實際的情況。從負面去想事情,對任何人都沒好處。從光明面想事情,可以生起悲心,觀修菩提心,修持解脫道,最後得到解脫的果位;從負面想事情,只會讓你傷心難過、生起瞋恨心,慢慢步入惡道去。所以我們捨棄負面的心態。

什麼是修持佛法?就是幫助自己,得到益處。沒有好處的事情,就應該捨棄,不是嗎?我們應該要理性、謹慎地思維:什麼對我們有利,什麼對我們有害?然後正確地作取捨,這就是佛法的修持。

我們還可以換個角度去想:具恩母親變成了敵人,這個情況是誰造成的?事情一定有其因緣。之前談到一切具恩如母的眾生,對我們的恩德無比深重,對我們的關愛也是這麼的多,如果我們毫無感恩之心,反倒欺凌、搶奪眾生,甚至食用、凌虐那些動物,那麼,他們不成為敵人也不可能了,這是自己造成的惡果。

人類未出現的幾千萬年前,世界上存在著豐富的昆蟲和動物的生命,真正的主人應該是那些昆蟲和動物。但是現在人類統治著地球,恣意傷害、欺凌其他的生命。我想真的是三寶加持,或是人類走運吧!因為動物不會說話。如果動物會說話,他們一定會請律師跟人類討回公道。這場官司,人類一定會慘敗,因為我們實在做了太多違背因果和不合理的事情,我們真的沒有任何理由或藉口。動物不會說話,並不代表心中沒有感受。我們其實心知肚明,牠們心中痛苦的吶喊,從未停歇。動物被送往屠宰場宰殺的場景,我們也歷歷在目。眾生想要離苦得樂的渴求,是那麼的清楚。

根敦確佩大師曾說:「眼盲的螞蟻為求快樂而行走著;無腳的蚯蚓,為了求得安樂而蠕動著--世間的生命,一個接續一個,都在追求快樂。」螞蟻有沒有眼睛我沒研究過,不管就算沒有眼睛的螞蟻,也是朝著追求快樂而努力;沒有腳的蚯蚓,也是為了得到快樂而爬行著。 從追求快樂、遠離痛苦的角度而言,所有眾生都是平等的。從追求快樂、遠離痛苦的角度而言,所有眾生都是平等的。所以讓我們好好想想,一個人為什麼會成為敵人?很可能都是因為自己缺乏尊重和體諒而造成的。以上是第一個生起悲心的思維。

二,思維「如母眾生的愚癡」而生起悲心

再來想一想,如果一切如母眾生都具備智慧,就可以透過自身的智慧而離苦得樂。但是如母眾生因為愚癡,完全不知道應該如何離苦得樂,不僅如此,甚至顛倒地把痛苦的因,當成快樂的因,把快樂的因,當成痛苦的因;因而造作不該造的惡,該行持的善法反而沒有去行持。我們應該觀想這些愚癡顛倒的如母眾生,而生起悲心。

再舉個例子做說明:母鳥為了養育小鳥,每天都會捕食各種昆蟲給小鳥吃。這不是一、兩次的工作,而是直到小鳥長大為止,都是以這樣的方式來餵養小鳥,這樣辛勤的餵食,讓鳥媽媽造作了非常多的惡業。況且不只一生為鳥,可能多生多世都是如此,累積的罪業,讓牠離自己離苦得樂的暫時(人天善果)和究竟(成就佛道)的目標,愈行愈遠。

就像這隻鳥媽媽的例子,我們可以擴大去想所有的母親。一個母親不僅要顧及自己的生活,也會因為照顧孩子而造作罪業,結果是在三界輪迴中流轉,無法出離。我們可以這樣想:造成一切眾生輪迴不已的根源是誰?不就是身為孩子的自己嗎?

各種因緣相依相存,靠殺生的行業而活的人,他們為什麼要殺生?因為這樣能夠賺錢,養家活口。為什麼這樣的工作能夠賺錢?因為需要吃肉、或者穿戴皮飾的消費者。如果沒有這些消費者,也就不會有那麼多的殺生工廠了。

需要肉品皮飾的消費者愈多,當地的屠宰場、皮製飾品店也會愈多。不能說所有的罪惡根源都源於自己,但從因緣相依相存的角度來說,我們也的確間接的是其中造作惡業的一份子。

總而言之,如果你願意好好想想自他之間緊密的微妙關係,就會有所體會。一個孤僻、自我的人,當然不會有什麼感覺。我們應該體會眾生和自己是息息相關的,苦樂的感受也是相同的。有了這層體會,就會生起責任感,當你看到受苦的人,你不會再沉浸於自己的快樂當中,而會自願幫助他人。以上是第二個思維的方式。

三,思維「如母眾生不僅愚癡顛倒,甚至瘋狂」而生起悲心

第三個思維方式,是想:如母的一切眾生,不僅對於善惡愚癡顛倒,甚至到了瘋狂的地步。怎麼說叫瘋狂?意思是雖然父子、母女或者親友之間有著很多難以忘懷的感情和恩惠,但是因為無明煩惱的障蔽,我們不再互相認識了。

由於我們不再有覺知,看不清對方,誤以為是仇敵而互相傷害,重則相互殺害,輕則互相搶奪。一個心智成熟、平靜的人,不會有這樣的情況出現,但是因為煩惱的驅使,讓我們都失心瘋狂了。

平時對於一個瘋子的怪異行為,我們也不會生氣,因為我們知道他是瘋子,你會願意接受那些瘋狂的行為,就算被他打了一巴掌,也會說沒關係,因為他真的有問題,如果回他一掌,其實自己也瘋了。一個煩惱心重的人,就好像瘋了一樣, 也像是一個身患重症的人, 完全無法控制自己。因此, 我們自然會原諒他的行為,我們會願意忍辱和接受。

舉例來說:如果有人拿了棍子打你一棒,你會氣誰?你不會氣那根棒子,對不對?你不會對棍子說你幹嘛來打我一棒。通常氣的是打你的人。為甚麼呢?因為你知道那根棍子是沒有自主性的,它是被拿棍子的那個人所使用的。

同樣,你也不應該對那個人生氣,因為那個人被貪、瞋、癡煩惱的酒給灌醉,他失心瘋了。就算他不想這麼做,但受到煩惱的驅使而對我們造成傷害,所以我們應該原諒他,應該接受他。

岡波巴大師曾說過:「如果你連取你性命的人都能安忍,批評、搶奪財物與傷害又怎會讓你心煩呢?」這段話很重要,一個修持菩薩行的人,就算別人要傷害你的性命,你都應該忍辱而不該傷害他,更不用說別人對你謾罵、搶奪你的財物或者對你造成任何傷害,那更應該忍辱!

古代西藏贊普王時,是不是分的這麼清楚,我並不知道,但是後來,藏地的一些上師和官員,與漢地、蒙古等地的貴族交流愈來愈頻繁,因此,慢慢開始有地位高低、寶座高低的分別,甚至連座騎馬匹頭上佩帶裝飾的多寡,都象徵著不同的地位,總之,各種名目可複雜了。有時候,只要一點點沒安排好,就會讓上師、主人氣到不行。當然,地位、裝飾有其重要性,但少了一點又怎樣呢?少了一點慈悲心、菩提心都沒怎麼在意,少了一點裝飾,卻渾身不對勁。這真是很奇怪,不是嗎?

一個修持菩提心和慈悲心的人,心中都要想著眾生。有一句話說:「佛菩薩不會傷害被煩惱蒙蔽自心的人。」意思是那些被煩惱覆障所捆縛的眾生,佛菩薩是不會傷害他,也不會捨棄他的。無論眾生做了多少錯誤的事情,佛菩薩都不會說:「你真糟糕,你不行,我不管你了,你走吧!」如果真這樣說,佛菩薩就是捨棄眾生了,佛菩薩絕對不會這麼做的,一位登地的菩薩是不可能捨棄眾生的。

我們應該好好反省一下,我們是追隨佛菩薩腳步行持的佛弟子,有時自己身邊,可能都會有許多說了也不聽,總是犯錯的人。在一些特殊的情況下,為了幫助對方,你會需要表現出生氣、指責的樣子,但是無論如何,心中都不應該帶有任何嗔恨之心,如果你心中有瞋恨之心,就是違背了菩薩的行持、違背了佛的行持,同時也違背了你的課誦、善行,和你學習過的經典,這是我們要注意的。

四,思維「如母眾生的痛苦」而生起難忍悲心

第四個觀修,是思維母親的痛苦。悲心是什麼?就是觀想眾生苦痛之心。心想:「如果眾生能夠出離痛苦,該有多好!」我們先不談三惡道的痛苦,因為我們沒看過地獄的樣子,也很難想像餓鬼道的情況。然而,我們可以看到的是,發生在我們這個世界上的各種景象,有些地方充滿戰爭、飢荒、疾病等等,實在和地獄沒什麼兩樣。當你看到這些景象,真的要生起大悲心。

還有許多地方衣食匱乏,也缺少各種醫療與醫藥。有些地方的人們,甚至連關愛他們的父母親,或者好的朋友都沒有。有些地方缺少了真正照顧人民的政府或是機構,人民無依無靠,生命沒有了希望。當你看到了這些景象,請記得至少發一個善願,迴向祝福他們。

平時我們都會看報紙、看新聞,內容充斥著戰爭、死亡、地震的內容。但是,我們似乎看多了,內心都麻木了,不再有那種「喔,這是痛苦的事情啊!」的感覺,也沒有「他們是跟自己一樣有血有肉的生命,他們身亡了!」的感同身受,如果你是這樣的感覺,真的應該要反省一下了。

菩提心是什麼?就是無論你做任何事情,都是在利他。看報時也要利他,看電視時也是在利他,沒有一件事情不能幫助你增長菩提心。現代人,有些完全沒有觀修菩提心的經驗,當你勸他幫助別人的時候,他會很茫然,不知所措。 這些人會說:「我想做些利益別人的事情,但是不知道該怎麼做才好。」有時想想,這實在很讓人驚訝,不是嗎?如果在古代,有人敢問馬爾巴大師「我該怎麼幫助別人」的話,他可能會先吃幾棍子打了!

利益眾生的方法可多了,不是嗎?直接的也好、間接的也好,你的身語意都可以利益別人的。過去的祖師雖然住在偏僻的山林中,身體遠離塵囂,但是他們的心、他們的修持都是在利益眾生。

所謂利益眾生,不見得是要你身邊滿滿都是人,也不是要舉辦一場超大型的灌頂,也不是準備幾大卡車的衣服、食物、醫藥廣大布施,上面還貼著大標語說:「我在利益眾生!」不是這樣的。當然,如果你能夠做到如此廣大的利益也很好,我們應該隨喜和讚嘆,但是,幫助別人,還有很多其他方法 。

曾經有人問洛惹巴大師:「請您告訴我一個就算身邊圍繞成千上百弟子,也不會使其變多;身邊一個弟子也沒有,也不會使其變少的口訣。」大師回答說:「空性和悲心。」這句話的意思是,就算某位上師,身邊只有一個弟子,他還是可以行持廣大的利他事業,悲心和空性並不會因此而變少;同樣,如果這位上師的徒孫滿天下,也不會讓他的利他事業變大。

只要心中具備大悲心,無論做任何事情,都是在利他。所以,不一定要有很廣大的信眾、很多的佛學中心或者廣大的僧團;無論任何情況,他都可以利益眾生。

行善的態度,要像乞丐乞食一樣,就算只拿到一分錢,你也心想:「哇!我拿到了!」而感到滿足。同樣,如果今天只做了一點點的善行,你也應該感到滿足,隨喜自己的善行,藉此鼓舞自己,再接再厲。許多人一開始就想做超大的善行,得到極大的成果,他們把自己想成了億萬富翁,買個車子也要買寶馬、勞斯萊斯等名車。

這裡講到一個故事,可能是真的故事,以前有一個很富有的人,他很想要告訴別人他很富有,但又不懂怎麼炫耀,所以他就帶一些朋友出海,手中握著一把美金,然後一邊出海,一邊把錢拋散到空中,藉此炫耀他很有錢。

當然,行善如果能做廣大的善行,當然很好,但是不要因為「善小而不為」,可以逐漸的從小善開始做起。再小的善行,我們都不應該輕視,例如看到一位步履蹣跚的老先生或老太太辛苦的要過馬路,你過去扶他一把,這樣也比較放心,不是嗎?善行就像是這樣。

總而言之,佛菩薩們無論作任何事情,都會迴向是為了利他,就像《華嚴經》〈淨行品〉提到的一樣。但這不是要你變得做作,不是要你走一步路,就要煞有其事的念一段經文、修個儀軌或者結個手印,並不是這樣的,修行不是外在的形式,而是一種態度。

不好的行為,自然需要加以改變,但是重點是改變自己的態度。當你有了正確的態度,你不一定需要改變生活方式,你還是可以做同樣的事情,但這一切事情都會成為修行。

《修心七要》提到「轉欲自穩重」,這句話的意思是,要好好去想一想,改變自己的觀念和態度,但是,其他還是保持一樣,安份守己,穩定安住。不要假裝特別虔誠、特別恭敬,也不要裝成得道高僧或者大成就者的樣子,那只是裝模作樣而已。夏瑪卻吉旺秋曾說:「說自己觀修慈悲而生起徵兆的沒幾個,說自己成道的卻很多。」這的確就是現在修行人的寫照。很多人都愛說:「我見到本尊了!」或者說:「我得到什麼鬼神的成就加持了!」「我得到上師的授記了!」說的天花亂墜,但是卻沒什麼實際的修持。

在座很多在家法友,平時工作也很辛苦。有些人誤以為修行,就是丟下身邊的事情,結果本來有著不錯的家庭,結果一修行,反而生活變得很糟糕。尤其是那些修持密乘的弟子,總喜歡帶一些奇怪的東西回家,像是人骨唸珠、頭蓋骨、或者吹奏用的大腿骨等等。家人本來就不相信佛法,見到這些東西又更加反感,他們會想:怎麼這個人老是帶各種骨頭回家呢?是不是瘋了呀?結果,本來和諧快樂的家庭,變得是一堆問題和紛爭。

修行不是這樣的,有沒有大腿骨不是重點;其實要找到標準的大腿骨也是很難的;總之,如果自己的生活和家庭已經很和諧幸福,就應該保持下去,只是要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當中,多加些什麼?要改變多一些好的觀念、正確的態度、使心向善。當你心善了,體現於外的行為,自然會越來越好。同時記得不要自私,總是要祝福別人、迴向眾生、利益眾生。能夠這樣做到,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是菩提道,都能幫助我們成就,都是在利益眾生。這樣的修行才很容易,不是嗎?以後也就不會再有「我要如何利他」之類的問題出現了。

五,觀想「眾生無量,母親也無量」而生起廣大悲心 

接著,再談到下一個思維:痛苦的眾生不是一兩個,也不是一百個、一千個、一萬個、也不是只是某個地區的人,而是有無量剎土處,即有無量的母親;有無量母親,就有無量的痛苦;有無量的痛苦,我們就需要觀修無量的悲心,這是很重要的。

有時想想,改變真的不容易。當你試著要改變一個頑強眾生的心,由於無明太過深厚,要改變真的很不容易。例如在同一個辦公室裡共事的人,有的人就是很難溝通,腦筋很死,怎麼講都講不聽,跟誰也都合不來,這會讓大家都很辛苦,最後誰只要看到他的影子,就想趕快逃走。很多人的確是這樣,很難改變他:他知道是毒還是要吃,知道是火還是要往裡跳,知道是惡行還是要造惡的人,是很多的。

但是,一個具有悲心的菩薩,就算遇到這樣的人,他還是不會退縮。就像經典形容一個菩薩具備著永不退縮的勇氣,他不畏時間的無量,不畏眾生的無邊,也不畏難行的苦行。就算只是為了一個生命,菩薩會願意以千億劫的時間來度化他,就像是大成就者第二世法王噶瑪巴希,有一種說法是,他是為了度化一個眾生而來的,就是為了度化霍爾(蒙古)的國王。

這裡我想講一個重點,就是我們的心量真的要開闊。尤其一開始就要發大心、發大願,會比較好,如果一開始小心小量,像是房間裡的一盞微弱小燈,這樣狹小的悲心,以後要擴大是比較難的。

悲心的心量,應該要像虛空一般寬廣。將悲心比喻成虛空是有原因的,虛空不只是一個好聽的名詞而已,虛空藍天它是廣博無垠的,如果我們的悲心也能開展如虛空一般的話,那會是不一樣的境界了。我以前有這樣一個想法,結果對自己開展悲心也很有幫助。這個想法是,如果悲心是從海底深處生出來的話,它會沒什麼力量,因為悲心這盞燈的光芒,會被高山或房子擋住。

因此,發起悲心不是這樣的,那麼,要如何生起悲心呢?你要想像自己站在珠穆朗瑪峰峰頂上,生起大悲心,將這悲心的光芒普照出去,這樣不就全世界都照亮了嗎?我們的悲心是開闊的,而不是深藏於海底的,我們悲心的光芒應該照射到所有眾生。

這裡有一個比喻,過去佛法在西藏,尤其是大乘法教在西藏弘揚的時候,老先生老太太都會一邊繞塔一邊祈請發願:「願一切如母眾生一起繞塔。」或者去朝見上師的時候,也會祈請發願:「願一切沒有機緣見到上師的眾生,都能見到上師。」這樣的願心是很好的。

其實那時的藏族人民,沒什麼學問,他們連地球是圓是方都不知道,可能還一直以為地球是方的呢!同樣世界上有多少國家也都不知道,當然可能聽說過美國,最了解的可能是中國和印度;因為西方跟印度有些關係,所以可能也知道什麼是西方。聽說也知道俄羅斯,甚至傳說未來會有俄羅斯人來,他們來的話會吃人肉呢!

現在聽起來還真可笑,因為藏人竟然以為俄羅斯就好像羅剎一樣。當然俄羅斯人絕對不會是羅剎的。雖然藏人實在沒什麼見聞,但是,他們的心胸可是挺開闊的,他們會說只要有藍天的地方,就會有他們的父母親,就會有他們親愛的朋友,因此自己和他們都是苦樂與共,息息相關。

藏民心中總是祝福大家能夠離苦、得樂。雖然他們不知道世界長什麼樣?但心願已經遍滿一切,這實在很稀奇,不是嗎?我們常說十方一切世間,我們的地球,是太陽系中的一個小星球。如果將太陽系和整個星河、銀河來比較的話,太陽的大小只能算是顆微塵吧!星系團的數量,連科學家都算不出來一個正確數字。因此宇宙的廣度真是超越我們的想像。藏民雖然沒有這些科學知識,但是,他們的慈心、悲心和祈願,卻是普緣一切眾生而發。以上這是一個段落。

六,觀想「母親落入敵人之手」而生起急切悲心

接下來第二個段落,是要做「觀想母親落入敵人之手」的修持。就像我之前提到的「眾生陷入敵人手中」,這是出自《莊嚴經論》當中十種生起悲心的方法之一。敵人指的是誰呢?真正的敵人是我們的我執、愚癡等等三毒煩惱,這些煩惱敵,任何時候都不會可憐我們,不會放過我們,也不會同情我們,總是傷害著我們。無始以來到現在,如母的眾生,在這些可惡的敵人手中,連一分鐘解脫喘息的時間都沒有……。透過這樣的思維,而生起強烈的悲心。

有時想想自己身邊那些多年相互關愛和照顧的老朋友,那怕只是短暫的分離,都會感受到痛苦;如果再想想如母的眾生,相處的時間更長了,是無始以來就在一起的。所有這些親愛的父母或朋友,深陷三惡道當中,不自主的在輪迴中受苦,我們真的應該要生起悲心。

總而言之,要生起這樣的悲心,先決條件是我們必須對自己有所瞭解,了解自己是如何在受苦,如何在輪迴中無法出離。有了深刻的體會,才有可能感同身受理解別人,進而幫助別人。

如何觀修利他的關愛之心?其實任何一個人,甚至比較沒有智慧的一般眾生,例如動物,牠們也有許多幫助別人的故事。我想說一個真實的故事。在中國,有一個廚師養了一條母狗。有一天在他的餐館外,發現另一條狗的屍體,他想竟然狗都死了,就把牠煮來吃吧。廚師很關愛地將一些煮好的肉分給母狗,沒想到母狗很反常,不但不吃,而且生氣地對著廚師吠叫。同時母狗的四、五隻小狗,也都跑來想要討肉吃,母狗也都一一把小狗們趕走。但是到了最後,似乎沒辦法阻止大家吃肉了,母狗只好舔一舔牠的小狗,留下了眼淚,接著自己咬了一口肉。沒想到,從母狗的眼睛、耳朵流出了血,當場就死了。廚師和他的朋友都嚇壞了,檢查之後才恍然大悟,原來肉中是有毒的,母狗早已知道有毒,所以百般阻止大家去吃。

之後,廚師為了感謝這隻母狗,把牠放置在一個特製的小棺材裡,並且舉行盛大莊嚴的葬禮,有一百多人參加,大家抬著棺木,把母狗安葬在自家後面的花園裡,據說當天天上還降下了吉祥的花雨。三年後的一天,一個墓園的管理人來找這位廚師,他聽說有這麼一隻了不起的狗,所以請求把母狗葬在他的墓園裡。廚師剛開始婉拒,覺得把狗葬在人的墓園裡,不太妥當。但是墓園主人覺得這隻狗比人還了不起,在他的堅持之下,廚師應允了。墓園主人很高興,為母狗立碑,上頭刻有牠的故事,和這隻母狗的樣子。

這種故事現在很多。在座許多外國朋友應該都很熟悉,但是因為在座有很多藏族僧眾,可能沒有聽過,所以我就多說了一些;課程快要結束了,結果我的故事卻越說越多……。總而言之,為了他人而捨棄生命,這就是大悲心的體現,連動物都能做到,反觀具備聰明才智的我們人類,其實更應該做到,不是嗎?但是,人類似乎聰明過頭了,利欲熏心之下,我們總是朝著錯誤的方向行走。

這一次的因緣很難得,我們能夠在聖地相聚,未來是否還有這樣的機會,沒有人能夠知道。尤其,今年是第一世大寶法王度松虔巴誕生至今九百週年的紀念,更是殊勝難得。九百年代表了什麼?代表一個菩薩不捨眾生的慈心悲願,從未間斷,我不是在說我自己,以前也和大家分享過第八世大寶法王的一段自問自答的對話,這段話讓我連謙卑都不 敢了。

當時第八世法王問自己:「你是不是噶瑪巴?」他回答:「別說是噶瑪巴了,投生為噶瑪巴身邊的一條狗,都是累生累世積福的果報!」所以我並不是在吹噓自己,也不是刻意抬高噶瑪巴,雪域西藏如同星辰般眾多的祖師大德、成就者們,每一位都是我們隨時要憶念、感恩和尊重的。由於他們的大恩,讓迷茫於輪迴的我們,能夠明辨善惡取捨,並且懂得解脫之法。

一句話說:「過去上師的行誼傳記,是現在弟子修持的典範。」祖師們的傳記,不是世俗的歷史故事,祖師們也不是世間上萬夫莫敵、殺人無數的人。祖師們的傳記,記述的都是他們如何幫助別人、利益眾生的事蹟,他們一生當中有著清淨的行持,並且總是能夠穿戴勇氣的鎧甲,面對各種內外的考驗和挫折,堅定利他的一貫目標。這就是我們應該學習和修持的地方。

過去祖師的行持不僅存在於經典、書本當中,它們存在於哪裡?它們應該存在於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。當你的心中,能夠具備上師的行持時,你就是在持守與弘揚殊勝傳承的法脈,釋迦牟尼佛和祖師大德們的心意,才真正得以圓滿。佛陀為什麼要降生人間,弘揚佛法、建立僧團?因為佛陀的心意就是希望一切如母眾生過得越來越好,真正從痛苦中出離,並且得到究竟的、真實的快樂。

無論是出家眾、在家眾,密乘行者、大乘行者,或者是在座前排的上師、後面清潔的義工們,我們都是在幫助眾生離苦得樂、得到究竟佛果,這是我們共同的心願和事業。希望大家一起努力來做!

接下來要給居士戒了,求授居士戒的法友請上來。明天早上我會給予大乘菩薩戒,接著明天下午就會圓滿這次的課程了。

剛剛登記的不是說只有五十位嗎?怎麼上來的人越來越多?請大家好好想清楚啊!現在是要給居士戒,不是給大家糌粑吃喔!這樣的話台上會站不下的,走上來的人要想清楚,是真正下定決心的喔!不能今天高興就受一點戒,到了明天什麼都忘了,這樣是不可以的。

(接下來,在法王帶領下,大眾唸誦「五戒」戒文)

首先是居士戒:五戒,要持守的戒律是什麼?

第一不殺生;

第二不偷盜;

第三不邪淫;

第四不妄語;

第五不飲酒,包含任何有酒精,會讓你喝醉的飲品都是不行的。

以上五戒,全部能夠領受,是很好的。如果不行,你可以選擇領受不殺生,或者不偷盜、不飲酒、不妄語等等。領受一戒、兩戒或多戒都可以。但是,我在唸誦戒文的時候,還是會按順序念出五戒的戒文,各位心中要想好,自己想要持守的是哪幾個戒律。

戒條雖然不同,但持守的時間長短都是盡形壽,也就是一生當中都要持守。

現在要領受五戒的在家眾們,請跟著唸誦,出家眾可以不用跟著唸:(法王帶領大家唸誦戒文)

「祈求上師、戒師鑑知我,如同過去的聖者、阿羅漢們,他們一生中(盡形壽中),不殺生、不偷盜、不邪淫、不妄語、不飲用會使人迷醉的酒品。同樣,我發願從今天起,在我一生之中,也要好好持守這些戒法。」

(唸誦三次)

【堪布補充:跟著法王唸完三次後,大家心中要想:我已經得戒了。接著法王會說:「踏迎諾」(意思是:此即是儀軌),大家要回答:「雷梭」(意思是:善哉)。現在請大家回到座位。】

各位要記得自己發了什麼願,要持守哪幾個戒律,例如不殺生,或者不偷盜等等。我在這邊就不多說了,請各位好好去思維,謝謝大家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