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M-banner1.jpg
KM-banner10.jpg
KM-banner11.jpg
KM-banner12.jpg
KM-banner13.jpg
KM-banner14.jpg
KM-banner15.jpg
KM-banner16.jpg
KM-banner25.jpg
KM-banner24.jpg
KM-banner23.jpg
KM-banner22.jpg
KM-banner21.jpg
KM-banner20.jpg
KM-banner2.jpg
KM-banner19.jpg
KM-banner18.jpg
KM-banner17.jpg
KM-banner26.jpg
KM-banner27.jpg
KM-banner28.jpg
KM-banner29.jpg
KM-banner3.jpg
KM-banner30.jpg
KM-banner31.jpg
KM-banner4.jpg
KM-banner5.jpg
KM-banner6.jpg
KM-banner9.jpg
KM-banner8.jpg
KM-banner7.jpg
Shadow

第36屆大祈願法會.特別報導:涅香功德主義工團

「錢夠用就好了,佛法比較重要!」

時間:20191月9-21日
地點:印度菩提迦耶大祈願法會場

每一次法會,主要贊助的功德主們,總是配戴著盤子大的彩花別針,盛裝坐在最前排專區內;而第36屆祈願大法會出現一個新景象:可以看到同樣盛裝、別彩花的功德主們,但他們不是從清晨起,就風塵僕僕地在大門口維持秩序、檢查入場,就是散佈在各義工團隊中,埋頭做著倒茶、洗缽、煮飯、排墊等等各種勞務工作。

這群「功德主+義工」大團隊,來自尼泊爾喜馬拉雅山脈一處海拔3500公尺高、名為涅香的山谷(Nyeshang Valley)中,這是祈願法會36屆以來,第一次有來自涅香地區的功德主團,人數規模也是最大,來到現場者有超過450人。

尼泊爾共有75處行政區,涅香是最偏遠、最高、人口最少的地區之一,靠近西藏邊境,涅香為藏語音譯,尼泊爾語則稱瑪囊(Manang),祖先及文化都源自於藏地青海,也因此都是佛教徒。

■密勒日巴尊者攝受獵人金剛護的聖地

涅香與佛教、特別是與噶舉派關係密切,法緣源自於11世紀的噶舉上師密勒日巴尊者。

相傳密勒日巴尊者奉上師馬爾巴之命,終身住山修行,有一回來到涅香地區,花了六年時間在那裡的一個洞穴裡禪修。當時涅香地區有不少人打獵為生,有一次密勒日巴禪修時,一隻被獵狗追逐的鹿奔到尊者足前尋求救護,隨後追到的,是一名叫金剛護(Chirawa Gonpo Dorje)的獵人。

當獵人金剛護到達洞穴時,他發現他的獵狗溫順地坐在密勒日巴的左邊,右邊是他想追捕的鹿。當密勒日巴拒絕讓他殺鹿,獵人非常憤怒,試圖射殺密勒日巴,尊者以修持力調伏他,並以大悲心向他唱道:

祈請各大成就士,息滅五毒祈加持,
身是人體面似鬼,鬼面獵士聽我歌!
經云人身貴似寶,汝之人身不值錢。
汝形似鬼罪業聚,捕殺眾生謀私利,
汝雖尋求此生樂,因罪業故不能得。
若能於內除貪著,必能獲得成就果,
捕捉外物有何用?汝應向內修禪觀,調服自心時至矣!
捕殺麋鹿何能飽?內除五毒眾願足。
克服捕殺外敵人,越克越多無已時。
若能於內降自心,一切仇敵自寂滅。
莫以盛名造罪業,應用此生修佛法。
我當傳汝六妙法,教汝觀心大手印!

之後,獵人幾經調教,並觀察尊者確實言行如一後,不禁生起敬意、流下淚來,並把黑鹿、獵狗、弓箭和羊皮繩套全部供養尊者,向尊者祈求傳授佛法,令他趨入解脫之道。

於是尊者就將灌頂和口訣全部無遺的傳授給他。修行經過一段時間,獵士的覺受和證解都臻於究竟,成為名為「獵士金剛護」的尊者心子之一,獵犬和黑鹿也都永離惡趣之苦。尊者所住的那個山洞中,多年來已成朝聖聖地,直到今天,仍保有著獵士呈獻給尊者的弓和箭。

也就是從那天起,本來已信佛的涅香地區人民,和噶舉傳承結下甚深法緣。

■貧無立椎,國王應允首批出國打工

涅香地區有三座噶舉寺院,其中最早的是第十世噶瑪巴所創的布拉噶(Bhraga),距離密勒日巴的禪修洞不遠。傳統上,每戶人家都會派他們的第二個兒子出家為僧,並與噶瑪巴的印度法座:錫金隆德寺有很深厚的法緣。第十六世法王噶瑪巴時期,隆德寺僧眾有不少是涅香人。

涅香地區的人們由於佛教信仰,因此以素食為主,他們農牧為生,以最傳統的方式養犛牛、羊等,畜產僅供自給自足,而不會用於販賣;而且由於地處高山,一年也僅能收成一次大麥、小麥及馬鈴薯等根莖類,僅供勉強自用。

涅香義工團中的受訪代表陳諾回憶說,由於生活艱困,在大約40年前,尼泊爾國王馬亨德拉搭直升機來視察時,村民聯合向國王請願,說老人小孩真的吃不飽,希望能允許他們出外謀生,國王慈悲允諾,因此涅香人成為尼泊爾國內第一批擁有護照、出國謀生的國民。

■等了9年,主要贊助團終於輪到涅香人

他們先在印度銷售涅香野生的草藥,然後集資購買印度珠寶等,前往緬甸、新加坡、馬來西亞、泰國、印尼等地出售,漸漸足以養家活口,整區相對富足起來。

以流利的中文受訪的陳諾,在台北經商近30年,「陳諾」這名字也是一位台北朋友,幫他從藏文法名音譯過來的。

身為終身佛教徒,陳諾和十多位涅香親友,已經來參加祈願法會十幾年了,他們在法會中聽聞和修持都感受到法益,因此持續爭取,希望能成為贊助法會的功德主團,讓家鄉親友一起共襄盛舉。

但這並非易事,全世界各地的噶瑪噶舉佛學中心,也和他們一起爭取中,排隊名單有點長,他們一等就是九年,今年終於祈願成真。

■全涅香700戶捐款,450人來當義工

今年,第36屆噶舉祈願法會,終於輪到他們來當主要贊助團隊。因此,涅香地區的六個村莊中,幾乎所有人都做出了貢獻,總共超過700戶捐款(每戶最少2.5萬元印度盧比),其中有450位「居民代表」,最小者3歲餘,最長者88歲,搭了共22小時車程的巴士,歡欣鼓舞的來到法會現場。

不僅捐款支持、參加法會,他們更將殊勝人身用到極致:老先生、老太太專注念經,30多位年輕力壯的男眾接下「護法組」工作,每天早上5點起到下午6點,負責法會全場的秩序及入場檢查;25位婦女承擔起給近萬位與會者司茶的重任,10位婦女加入為僧眾供奉午膳的行堂組,另外40多名婦女加入典座(廚房)組及洗缽組,其高效率的俐落身手、熟練的團隊默契及開心珍惜的態度,讓各組的他國義工也備受鼓舞。

■隨時準備勞動,最不像功德主的功德主

即使配戴著功德主的彩花,大家忙完了,還是回到會場後方的一般信眾區,去跟隨僧眾讀經,法會最前方的「VIP座位」,在某些人眼中所象徵的社會階級及尊榮待遇,他們是毫無貪戀的,「怎麼會坐最前面?那如果臨時有事要幫忙的話,不就不容易移動了?」

「我們家鄉每年有四次以上的大法會及閉關,包括16天的千手千眼觀音、一個月的億次瑪尼、阿彌陀佛、蓮師等等,大家都會放下俗事,全家去當義工,所以比較熟啦!」陳諾雲淡風輕的說。對涅香人來說,即使營生方式已從傳統家庭式畜牧到經商、再到近年的旅遊業,但金錢永遠是夠用就好,參與法務才是首要之事。

對於鄉親這次大規模地出遠門參與,陳諾笑容滿溢,「以前說祈願法會有多好,大家不知道,真正來一次就了解了,這次大家都感受到利益,回去之後再和家人說,以後會越來越多人來的。」他感激又滿足的說。

20190119_Nepalese Sponsors